您好,欢迎访问铭科找仪器网

返回首页 |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  铭科官网

热门搜索:原子吸收 |  气相色谱  |  分光光度计  |  电子天平

最近浏览

紫外光的起源?

发布日期:2014-08-26

紫外光的起源?

名称的意义是“超越紫色”,而紫色是可见光中的颜色中波长最短的。

紫外光的波长比紫色光更短。 

紫外线是太阳光中所具有的射线,早在公元1800年左右英国的物理学家赫谢耳在在三棱镜折射光谱的红光端外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红外线,

其实紫外线也是从中衍生出来而发现的一种射线,在德国物理学家Ritte对这一发现很感兴趣,他相信物理学事物都有两级对称性,

也许在可见光的光谱紫外会有看不见的辐射,这很有可能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也会有一定可以发现并不可见的辐射光。最终德国物理学家Ritte在1801年的某一天他采用氯化银溶液,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Ritte就想通过氯化银来确定太阳光七色光以外的成份,他用一张纸片醮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棱镜色散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在过了一阵子在他的纸片上有分析到醮有氯化银的部分变黑了,这也说明在纸片上某一个过程一定是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但是里特把紫光外附近的不可见光叫做“去氧射线”以强调是化学反应。

 在后来物理学界的人事把这个名称修改为化学光,并且成为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一个物理学界的名词,在时间推移到了1802年,当时的化学光,终于更名变为了现在大家人尽皆知的“紫外线”使用到现在。 

日常生活中的分类 近紫外线(UVA):长波紫外线A光,波长介于315~400纳米,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会造成晒黑,也是皮肤老化、出现皱纹及皮肤癌的主因。UVA可再细分为UVA-2(320~340nm)与UVA-1(340~400nm) UVA-1穿透力最强,可达真皮层使皮肤晒黑,对皮肤的伤害性最大,但也是对它最容易忽视的,特别在非夏季时UVA-1强度虽然较弱,但仍然存在,会因为长时间累积的量,造成皮肤伤害。

特别是皮肤老化松驰、皱纹、失去弹性、黑色素沉淀… UVA-2则与UVB同样可到达皮肤表皮,它会引起皮肤晒伤、变红发痛、日光性角化症(老人斑)、失去透明感。 

中紫外线(UVB):中波紫外线B光,波长介于280~315纳米,会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类似烧烫伤之症状) 

远紫外线(UVC):短波紫外线C光,波长介于100~280纳米,波长更短、更危险,可被臭氧层所阻隔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较不会侵害人体肌肤。 每一个人对紫外线的容忍度不同,视日照累积量到某一极限,就会造成伤害。而暴露于工业设备产生的UV-C或高强度UV-B及UV-A同样会造成眼睛表层组织的伤害。

处理中......